美国老太太的故事今后怎么讲?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80%; TEXT-ALIGN: center;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align=center><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4pt; LINE-HEIGHT: 180%;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6>转载一篇文章</FONT></SPAN></B></P><P style="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80%;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face=宋体><FONT size=6>昨天,又在网上看了一遍下面这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进了天堂,中国老太太垂头丧气说:<SPAN lang=EN-US>“</SPAN>唉,过了一辈子苦日子,刚攒够钱买了一套房,本来要享享清福啦,可是却来到了天堂。<SPAN lang=EN-US>”</SPAN>美国老太太却喜滋滋地说:<SPAN lang=EN-US>“</SPAN>我是住了一辈子的好房子,还了一辈子的债,刚还完,这不,也来到了这里。<SPAN lang=EN-US>”</SPAN></FONT></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80%;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face=宋体 size=6>最早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十几年前,当时是一位做保险的朋友给我讲的。然后,又在搞传销、卖房产等多个场所听到过。总之,不管在什么地方,我想它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老太太应该向美国老太太学习,不然,中国老太太就太“可悲”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无疑是我们要全方位地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好好学习?</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80%;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face=宋体 size=6>我无法考证也无意考证是谁出于何种目的、煞费苦心地杜撰出这个故事。但这个故事的流传之广却让人匪夷所思。今天,我很想就这个“崇洋媚外”的故事说上几句心里话。</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80%;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face=宋体 size=6>生活中,每每谈到中国社会的不如意时,总有人“情不自禁”地说,你看人家西方社会多民主,你看人家西方社会多自由……我不否认西方的民主与自由,我只是看不惯有些人“热情”、盲目地崇拜“民主与自由”。就好象西方的民主与自由无可挑剔?</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80%;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face=宋体 size=6>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今年以来发生的很多事情告诉我们,西方的民主与自由,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批判性地加以分析。当我们心中神圣的奥运圣火传递到西方社会的“浪漫之都”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自己作为客人,别说自己“怀揣的宝贝”在光天化日下差点被人抢走,就连自己的人身安全在“重重保护”下都快得不到保障了?可是“浪漫之都的主人”呢?他们应当这样招待来访的客人吗?当我们作为主人伸开双臂欢迎远道而来的西方客人时,我们又听到了什么?我们听到了某些客人怀疑主人家不安全、不干净等等不负责任的言论。事实已证明,作为主人的我们是如何招待客人的!</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80%;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face=宋体 size=6>如果按“老太太”论来说,您说是“中国老太太”的招待好?还是“美国老太太”的招待好?</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80%;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face=宋体 size=6>会有崇拜“美国老太太”的人笑话我太偏激?嘲笑我只拣对“自己有利”的说?实际上,我们恰恰经常看到“美国老太太” 只拣对“自己有利”的说。</FONT></P>
<P style="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80%; mso-char-indent-count: 2.0"><FONT face=宋体 size=6>最后,我想我有必要再重申一下:我没觉得“美国老太太”什么都不好,我也从不认为“中国老太太”什么都好。我只想郑重地提醒某些人,今后宣讲“美国老太太”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讲讲“中国老太太”的好。</FONT></P> 但现在的我们关于房子的问题是该好好考虑一下的是先住着再还钱还是攒钱再买房子 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P>按美国的超前消费思想,现在多少人都成了房奴车奴。这些事情该怎么说呢,有人觉得虽然成了奴可是提前享受消费了,如果挣钱少买不起房子又不肯贷款,父母也给不了帮助的话,岂不要一直租房住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婚姻也成了一道坎了。我觉得两位老太的消费方法都无可厚非,这看个人而言了,只是不管用哪种方法都不要太过了。</P> <P>要分辨的别人的话!不能把别人的话当圣旨!美国金融危机无非是对过去的欠债的偿还!如果美国不改变现在的消费模式,这次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只是开端!</P>
[ 本帖最后由 汲湘 于 2008-11-3 09:27 编辑 ]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啊 一切从实际出发!
页:
[1]